位置: 主页 文献 后整理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 印染废水技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 印染废水技[复制链接]

发表于:2016/08/04 16:49:23
收藏此文

一、印染废水的水质特征

        印染厂排放废水主要来自染色和漂洗工段,一般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残留染料多,颜色深,碱性强,水质变化大,可生化性差。主要污染因子为 COD 和色度。 

 

二、处理工艺 

        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目的是通过废水的水解酸化反应,把难降解的高分子物质转化为较小的分子,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接触氧化创造条件。 

        ​1.水解酸化 

        水解酸化是把难降解的高分子物质通过水解(酸化)中产酸细菌,分解成低分子、溶解性、可生化性强的物质,为好氧菌作进一步分解创造有利条件。水解(酸化)中经驯化后的产酸细菌将成为降解污水高分子有机物的主要细菌微生物,其代谢产物为有机酸。通常是通过监测消化液中挥发性脂肪酸 VFA 来控制厌氧消化过程的运行。

        水解酸化池内设生物填料和搅拌装置,池中挂填料,使污泥附着在填料上形成膜,从而增大污水与污泥的接触面积,达到增加泥水接触时间的目的。

        色度的去除主要集中在水解池。水解池对色度的平均去除率为 76.3%。 

        2.接触氧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膜法之间的生物处理工艺。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优点,其机理是在曝气反应池内设置填料,池内既有活性污泥又有生物膜,形成密集的生物群体,增加了废水与生物接触的面积,连续曝气和生物膜的及时更新,增强了生物的活性。生物接触氧化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同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废水中污染物在此过程中被微生物分解消耗,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池可采用高、低不同的有机负荷,以产生不同的生物相,优化出水并减少剩余污泥量,池内设特殊设计的不同类型的生物填料和高效水下曝气装置。 

 

三、调试运行的关键问题 

        1.挂膜 

        填料挂膜是首要环节,如果挂膜不成功,水处理就没有效果。挂膜好,微生物生长繁殖快,新陈代谢良性循环,水处理就会有效果。挂膜要选好菌种,一般采用接种方法,可引进同类型水质处理的菌种。这种方法周期短,适应性强,成本低。 

        ​2.充水与接种 

        处理印染废水微生物的培养、驯化,营养基料的投加十分重要。据生物环境适应原理,适应于印染废水环境中生长的微生物来源于相似类型处理工艺的污泥或是在印染废水中自然形成的沟泥中,一般可投放新鲜脱水污泥量为池容积的1%。 

        3.调节池 

        进水一定要控制进水温度<35℃,避免毒物大量进入,出水一定要控制 PH 值在 6-9,否则易使生化系统受到破坏,为保证调节池发挥最大效用,适当调高水位,搅拌机经常开启,进水悬浮物及时清理,防止潜水搅拌器和提升泵的堵塞以及降低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 

        4.水解酸化池 

        要防止生物量堵塞填料间隙。一旦发生堵塞可进行反冲洗对生物膜强行剥离。 

        5.生物膜 

        生物膜内层为厌氧膜,表面为好氧膜。当生物膜长到一定厚度时,生物膜内层不能支撑其表面的生物群体时,生物膜就瓦解,同时在填料上又形成新的生物膜,新陈代谢处于良性循环。生物膜厚度决定于水中有机物浓度和风量。生物膜的厚度随负荷的增高而增大,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引起填料堵塞并可能形成短路,影响出水水质。风量大,也可限制生物膜的厚度,提高生物膜的活性。一般厚度控制在 300—400 微米左右,因此控制有机物的浓度和调节风量很重要。防止生物膜过厚的方法还有瞬时加大曝气量、加大进水量或采用闷曝的办法使生物膜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气体促其脱膜。 

        6.溶解氧 

        合理控制池中的溶解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单位在设施运转过程中,进水量和进水浓度是一个变量,因此池中溶解氧就会出现或高或低的现象。溶解氧过低,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降低氧化分解能力,抑制丝状菌的繁殖;溶解氧过高,造成丝状菌大量繁殖,脱膜困难。当采用二级接触氧化时,一级溶解氧控制在 1—2 毫克/升,二级为 3—4毫克/升。 

        7.生物相镜检 

        生物膜上的动物型生物相有原生动物(纤毛虫类为主)和后生动物(以轮虫类为主)。观察生物相的目的是通过掌握生物相的变化和废水处理的相应关系,找出规律来指导水处理,特别是通过指示生物的种类、数量、形态等特征来判断水质处理的效果。指示生物的出现有一定规律性,在挂膜阶段开始出现鞭毛虫类,后来陆续出现纤毛虫类,数量也由少到多;在正常运转阶段,以有柄的固着型纤毛虫类占主导地位,伴随着出现少量轮虫,它们以有机物为食,对水质净化起一定作用。因此,在运转期纤毛虫类大量出现,说明水质处理正常。如果出现大量轮虫,说明碳源不足;纤虫大量出现说明碳源过量;钟虫头顶气泡说明溶解氧太高;如果出现大量鞭毛虫,说明水质处理不正常。 

        8.营养物质的控制 

        一般营养控制在 BOD:NH3-N:P=100:3-5:1 的范围内,菌种驯化效果好,承受营养物质的变化也就大。因此,微生物的营养一方面要调节,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加以驯化,适应较为不利的环境。 

        9.废水降温

        印染废水的水温大多比较高,如针织布的漂染针织线的浆染废水水温为 40~45℃,毛绒,毛线的漂染废水水温为40~50℃,梭织布的退煮废水水温为 40~50℃等。当水温过高时,会导致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污水达标排放。因此必须考虑对高温废水进行降温处理,以便达到生化处理的水温要求,保证整个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般将水温控制在 40℃以下,不但利于生物的生长,还能提高处理效果。 

        10.填料 
        填料是一种比表面积较大的微生物载体,其特性对接触氧化池中生物固体量、氧的利用率、水流条件和废水与生物接触等起重要作用,是影响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填料选择是否合理决定了整个生化系统的成败。 选择填料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是否质轻;(2)抗老化能力,生物和化学稳定性;(3)挂膜,脱膜情况,微生物挂膜后的容积负荷,比表面积的大小;(4)抗冲击性;(5)是否经济(综合经济);(6)运输,安装是否简便。 

 

四、工艺特点 

        1.无需污泥回流 

        由于微生物是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脱落与增长自动保持平衡。所以正常运行时无需回流污泥,运转方便。 

        2.无污泥膨胀问题 

        池内填料固定在水中,附着在填料上的丝状菌有较强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具有立体结构,但沉降性差,易在曝气池中随水流走,不会产生污泥膨胀问题。 

        3.可间断运行,挂膜方便 

        当停电或生产检修时,细菌和原生动物都可转入休眠状态,一旦运转启动微生物又重新开始生长,体积负荷高,处理时间短,占地面积少。 

        4.生物活性高,传质条件好 

        通过曝气,生物膜与水均匀接触,微生物对有机物的代谢速度较快,细菌表面介质更新快,加快生物代谢分解速度。 

        5.污泥量少 

        由于池内 DO 高,微生物的内源呼吸进行的比较充分,合成物质被进一步氧化,微生物食物链比较完全和稳定。污泥产生量少,动力设备少,维修费用低。 

 

五、结语 

        印染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色度高、成份复杂、可生化性差的特点,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可有效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对有机物、色度去除效果好,适合在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中应用。

下载此文档

大小:0KB

所需积分: 0
下载本文档需要积分,如何获得积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