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文献 针织工艺 纬编针织脱圈走纱分析与防走纱工艺解决方法

纬编针织脱圈走纱分析与防走纱工艺解决方法[复制链接]

发表于:2017/07/12 15:14:47
收藏此文

        纬编结构的针织物有理想的延伸性和弹性, 制成的服装舒适性强 ,又因其可编织的花样种类繁多,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内衣、外衣和各类袜品的生产中。但这类织物容易脱圈走纱 ,使面料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调查表明,脱散是长、中统袜破损的主要原因。提高纬编针织物防脱散性的同时提高其弹性一直是行业内研究的方向, 主要包括面料的结构工艺设计 、染整工艺和缝纫加工工艺。

 

 

1、脱圈走纱的原因分析

 

        脱圈走纱的过程以编织时的剪口 、破孔或漏针开始 ,或是在缝制衣物时从剪开的边缘、针洞开始, 又或因穿着时各种原因所致 ,其形式是沿着一条或多条纵向的线圈蔓延脱散。


        1.1 圆纬机编织时的走纱
 

        圆纬机编织时, 面料受到落带辊的向下拉力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走纱现象很容易出现。折断的针或合上的针舌都有可能引起走纱, 使先前编好的针脱落 。走纱可以沿着纵行蔓延, 直至到达滚筒的轧点为止 。走纱蔓延容易发生在线圈并未完全松弛时 。

 

        1.2 缝制时的走纱
 

        在整理或缝制针织衣片时,操作者会对面料施加一定的拉力和压力 ,这时的走纱最初在裁剪好的衣片边缘开始 ,当面料被拉伸至足以使布边的线圈拉直时 ,将导致同一纵行相互串套连接的线圈组织连续脱散, 形成严重的走纱现象;此外, 缝合衣片时 , 若设备机件的选用不当及施加压力过大, 面料的纱线容易折断形成破孔,继而发展成走纱疵点 。

 

        1.3 穿着时的走纱
 

        穿着者在穿着针织衣物时, 会不断地给衣物施加一定的拉力 ,当缝边缝合质量欠佳时 ,走纱可能在缝边开始向面料表面蔓延 。另一种很常见的走纱疵与女士的袜子有关 ,袜子需要有延伸性 、弹性回缩 、柔曲性及美观的外表 ,舒适及不易走纱。可是当袜的伸延性和舒适性很好时,其面料的结构一般很容易走纱。袜子通常采用非常纤细的纱线制成, 穿着时受到拉力也较大 ,如突然受压, 纱线便容易折断而引起走纱。为了消除走纱问题 ,多种防走纱的结构及新技术已陆续推出 ,但因会限制延伸性及舒适性 ,并未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

 


2、脱圈走纱过程分析

 

        倘若由于上述其中一种原因而出现线圈折断现象 ,同时面料受到拉伸作用 ,则走纱可能沿一纵行或多纵行出现,这是由纬编织物的特性所致 。因为一行行编排的线圈由同一织针以连续的编织周期形成, 新的线圈穿越先前的线圈。因此, 纵向沿行的线圈有可能在同样情况下连续松脱, 形成走纱 。如果平针织物的纱线折断,针编弧会在纵行连续向下脱散 ,而沉降弧则在纵行连续向上脱散 。

 

        纬平针织物走纱的过程如图 1所示。 A线圈的纱线折断导致线圈不能形成 , 原因是底部失去支持。折断的纱线两端开始脱离 B线圈, 尚未脱散的线圈在接触处逐渐由螺旋形抱合转变为圆弧形抱合 ,当拉力增加时 , 它与下一横列线圈在抱合处的接触弧逐渐缩短,两端松开的顶部便失去支持力 , B线圈开始崩溃 ,由 C线圈处松脱 ,呈现微弯的形状 ,脱圈走纱的过程继续下去 。

        


        假如松开的纱线末端继续滑落 , 直至离开邻近的沉降波浪圈为止 ,沉降波浪圈便会沿着纵行开始连续性的脱落过程,但却与针编弧的方向相反 。另一种情况值得一提 。当一幅面料受到拉力作用时 ,流经面料的作用力会因面料的几何结构突然转变而受阻 。当面料出现纱线或线圈折断而造成破孔或裂缝时, 拉力及压力会集中在这个破孔上,脱圈走纱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 。脱散性的大小与线圈长度成正比,与纱线的抗弯刚度及摩擦力大小成反比。

 

 

3、防走纱纬编组织结构的工艺研究

 

        女士袜类用料纤细 ,面料结构简单 ,更易走纱, 研究重点是既减轻这种趋势, 又不损害其外观或结构的延伸度及其回缩性能。因此, 应重视防走纱结构袜类的设计 。
防走纱结构最简单的设计是减少或防止一个线圈从另一个线圈的脱散。常见的结构设计有 3种:一是消除沿同一纵行两个连续线圈之间的联系 ,可以利用集圈组织、浮线结构效果或转移线圈 ;二是加入另一组纱线来支持及锁牢基层结构;三是固定线圈接触的部分 ,例如将 Spandex纤维纱线熔合。

 

        3.1 集圈结构
 

        无缝袜裤通常采用双面交叉集圈结构 。这涉及到两纵行宽及四横行深的设计 ,见图 2。第 3横行的单针部分采用集圈 ,第 2及第 4横行全部针数采用针织方法。集圈后该针先前的线圈会拉长 , 但这个线圈可以从邻近纵行的线圈回缩 ,因此线圈会变小变紧,从而防止走纱出现。

        

 

        3.2 架空添纱
 

        架空添纱是另一种达到防走纱效果的方法, 针织物的一部分线圈或全部线圈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纱线形成的 ,纱线以添纱的关系输送 。如图 3所示的两层横行“鱼网式 ”组织是最常用的结构 , 纱线 A为粗纱,纱线 B为细纱 , 重复两纵行的阔度和四横行的深度。头两个导纱器,单数针只编织细纱,双数针则编织添纱的线圈 ,接着的两个导纱器次序则倒过来。编织及遗漏粗纱会导致交替针步扩张 , 充分防止走纱。除走纱情况由针织末端开始外 ,所有的交替纵行呈集圈或浮线针步的针织面料都可防走纱 。

        


        3.3 针步转移
 

        针步转移是将线圈完全转移或部分扩散, 以使每纵行有规律地向下转移针步 。针步转移时 ,如移圈处线圈纵行中断, 则在外观上呈现孔眼, 如图 4(a)。以四横行的针织周期为例,当扩散线圈时,单数线圈在第1横行向左扩散, 双数线圈则在第 4横行向同一方向扩散,每一扩散的线圈包含两纵行,如图 4(b), 在这些结构下 ,每一纵行跟下一纵行联结 ,因此 ,走纱开始后只伸展至第一个联结点,以此构成防脱圈走纱结构 。

        

 

        3.4 锁纬针织结构
 

        锁纬针织结构编织的周期由 4个横列组成, 如图5所示,针织工序只在第 1横列单数针步进行, 在第 3横列双数针步及第 2和第 4横列所有针步进行 。针织不进行的地方,针会遗漏纱线及维持旧有的线圈。第1及 3 横列用粗而有弹性的纱线 ,第 2及 4横列则用普通的单纤维或变形的尼龙纤维。这种结构对于首先由针织末端开始走纱的防走纱效果并不大 ,且这种组织结构会减低面料的弹性 ,但外表美观。

        


        3.5 固定线圈接触点
 

        可以采用含 Spandex纤维的纱线与另一含 Spandex的纱线或其他纱线相互作用,然后将含Spandex的纱线接触熔合。这种工序可在编织完成后处理, 或是在针织时采用专门的装置 。由于熔合可以防止线圈彼此脱散 ,走纱情况便不会出现, 面料仍可保持充分的弹性及伸延性 。图 6例举了这种技术的典型应用 。

        

 

 

4、防脱圈走纱加工工艺
 

        在纬编针织物的缝纫过程中, 纱线被缝纫机件扎断或扎伤,形成的针洞随着穿着时间和洗涤次数的增加易发生脱圈走纱现象,特别是受力强烈的部位,严重影响针织成衣的质量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缝纫针洞总被作为重要的质量关口来抓 ,只有控制好缝纫针洞,才能有效地防止织物脱圈走纱 。
 

        4.1 注意针织面料的质感
 

        应注意被缝纫针织面料的纱线质感 、染整处理工艺 、织物密度等, 如纱线本身的断裂强度低 、弹性和伸长率差 ,则容易引起缝纫针洞。因此 ,在面料染整加工中应特别注意添加柔软剂, 严格控制坯布定形及轧光温度, 才能有效抑制缝纫针洞的产生 ;织物组织密度过密 ,特别是横向密度太大时 ,容易引起缝纫针洞 。
 

        4.2 注意缝纫机件的使用和调节
 

        缝纫时机件的选用和相互间的匹配对获得优质的缝纫效果很重要 ,如机针、针板孔、送布牙和所有导线部件等 。

 

        为避免缝纫针洞, 应注意缝纫机针的结构、形状、规格和材质 ,以防止损伤面料中的纱线 。通常缝针织物应使用圆头针或双尖角针。机针针杆直径与针板孔直径的比例应控制在 1.5 ~ 2,安装机针时针尖必须严格对准针板孔的中间位置;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缝针必须定期更换 , 至少每天一次。同时还应注意调节好线迹的密度 、压脚的压力 、衣车的车速等,不应使用有毛刺的针板孔和太锋利的送布牙, 保持所有导线部件光滑无疵 。
 

        4.3 注意坯布的回潮率
 

        坯布回潮率与缝纫针洞引起的脱圈走纱关系密切 。如回潮率增大,则纱线直径增大 ,织物中纱线的弯曲程度增大 ,使织物变厚, 织物中的空隙减少, 缝纫时躲避缝纫针刺伤的空间大大减少 , 缝纫针洞增加 ;此外 ,纱线摩擦因数也随之增大 , 在缝纫过程中, 织物与送布牙及机针等的摩擦因数也增大 , 使针迹眼处与缝纫针摩擦增加,产生缝纫针洞。而当回潮率偏低时 ,纱线的强力、断裂伸长减少, 纱线松且毛羽增加, 缝制过程中织物易被缝纫针刺伤而产生缝纫针洞 。经试验表明 ,纯棉针织坯布的回潮率为 5% ~ 10%时缝纫针洞较少。
 

        4.4 注意缝纫车间温湿度的控制
 

        车间的温湿度对缝纫针洞的产生影响很大, 过高或过低均易产生缝纫针洞 。因此, 针织缝纫车间最好具备空调设备。夏季缝纫车间的温度应低于 35℃, 相对湿度约 60%;冬季温度 18℃ ~ 22℃, 相对湿度为55% ~ 60%。因此 , 如果缝纫时发现针织面料大面积出现针洞 ,则要先从工作环境的温湿度考虑。温度太低,空气干燥, 面料将发干发硬而造成纱线发脆, 当机针穿过面料时 ,纱线也容易断裂,造成针洞, 此时 ,可在缝纫前对面料进行适当的加湿、喷雾,使面料变得润湿 、柔软 ,缝纫时便不易起针洞 。

 

 

结语
 

        纬编结构的针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圈走纱的现象很普遍 ,可以从面料的整理工艺、面料的结构设计、服装的加工工艺和加工现场管理等方面研究改进的措施,加强对面料脱圈走纱的控制。

下载此文档

大小:0KB

所需积分: 0
下载本文档需要积分,如何获得积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