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文献 针织常识 针织大圆机织针润滑机理和油针控制措施

针织大圆机织针润滑机理和油针控制措施[复制链接]

发表于:2016/04/28 14:20:43
收藏此文

 

  1.织针的润滑机理与供油量

 

  针油在进入三角针道之前先和压缩空气充分混合形成油雾,形成的油雾进入三角针道后迅速扩散,在三角针道及织针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油膜,从而产生润滑的效果。

 

  1.1 针油的雾化

 

  针油的雾化首先要求压缩空气与针油要充分、均匀地混合。这一过程主要在油箱内完成,如油箱内某些配件损坏、堵塞或供气不足就会影响油与气的混合效果,进而影响油的润滑效果。经充分混合的油与气在进入油管后由于压力降低,使得油和气会暂时分离,但是经过油嘴细孔会使经过的油和气再次加压形成油雾(福原机上的螺旋形油嘴更佳),形成的油雾离开油嘴后会迅速而均匀包覆在三角针道及织针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从而达到减少磨擦、降低震动的作用,使得织针的寿命及性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1.2 雾化效果的检查

 

  如果油与气的比例不协调,那么针油的雾化效果就会相应降低,从而影响针油的润滑性能。由于受到设备、检测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对针油的雾化效果进行定量的检测,而只能定性地进行观察。观察方法为:在开机状态下拔下一个油嘴,将油嘴倾斜距离机器表面或手掌约1 cm,观察5 s左右,如果发现机器表面或手掌面有一层均匀的油膜,且无油滴出现,则证明目前的油气混合比是合适的;如果发现有油滴出现则证明供油偏大或供气量偏小;如果无油膜出现则证明供油量偏小或供气量偏大,这时要进行相应调节。

 

  1.3 关于供油量

 

  针织机器的供油量实际上是指运行机器的油气混合均匀,能产生最佳雾化效果的油气混合量。调节时应注意同时调整油量与气量这两个量,而不是单纯地调节油量或气量的其中之一,这样做反而会降低了雾化效果而达不到要求的润滑作用或产生油针和三角针道磨损。调整好供油量后还需再检查一次针油的雾化情况,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润滑效果。

 

  1.4 供油量大小的确定

 

  供油量的大小与机器转速、开机模数、纱线线密度、布种、原料以及编织系统的干净度等因素有关。在有空调的车间,合理的供油量会使机器运行产生的热量达到最少而且不会在布面形成亮油针。因此,正常运行24 h后的机器,机器表面一般只是温热,而不是烫手,否则就说明供油量偏小或机器某些地方没调试好;当供油量已调至最大而机器表面仍然很烫时,则证明机器较脏或机速过快。

 

  2.油针的产生与处理

  

  油针主要是由于供油量不能满足机器运行的需要而产生。

 

  2.1 油针的产生

 

  当机器的供油量异常或油气量比例失调时均会产生油针。合理的供油量不会产生油针且会使机器处于最佳的润滑状态,当油量偏大或气量偏小时,油与气不全是以油雾的形式而是以油雾加油滴的形式进入三角针道,多余的油滴既可能直接流出而造成浪费,也有可能会与三角针道内的飞花混合长期滞留在三角针道内形成亮油针隐患。当油量偏小或气量偏大时会使产生的油雾浓度偏小而不能及时在织针、针筒和三角针道内形成油膜或形成的油膜无法满足润滑需要,这样就会使得机器因磨擦加剧而导致机器温度升高,温度的升高会氧化磨擦产生金属粉末,当这种粉末随织针上升进入编织区就会产生黄油针或黑油针。

 

  2.2 油针的防治

 

  当机遇到开机路数较多、原料比较硬等原因造成机器阻力较大的情况时,洗机和换筒必须要保证针筒、三角等清洁干净,先调试好供油量开10多分钟空车,让三角针道及织针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油膜以防止机器阻力过大而卡死并磨出金属粉末。

  油针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油与气的混合比不当或供油量不当所致,为预防油针的产生,调机员和修机员以及挡车工都要注意机器供油量;保全交机时应确保机器在正常转速下有足够的供油量;修机员在交机检查时也要对供油量进行认真检查;挡车工在接机时既要检查供油量是否正常也要检查机台是否发烫,如发现机器过热应立即通知当班班长或机修及时处理。

  当布面出现油针时应及时停机并通知班长或机修处理:换油针或洗机处理。具体情况应拆开三角座检查三角针道内的润滑情况,从而决定是换针还是洗机。如三角针道部分已发黄或三角针道内有较多油滴时则应洗机;也可更换织针(油针数量比较少时)或用废纱开机(油针较多时)并调节供油量继续开机观察。

  如开机路数多或纱支粗糙等阻力比较大的机台,要先开10多分钟空车,开空车过程供油供气必须正常或偏大,然后再调机以防止供油不够导致机器被卡死。

 

下载此文档

大小:0KB

所需积分: 0
下载本文档需要积分,如何获得积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