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机器短麻湿法非织造布的生产实践[复制链接]
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短、成本低、产品应用广泛。其中,用纯天然纤维生产的非织造布,因其可回收、可降解而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但目前市场上用纯天然纤维生产的非织造布的产量以及产品的品种都较少,市场发展空间较大。本文以亚麻纺织厂栉梳机的落麻,“机器短麻”为原料,尝试生产湿法非织造布。
1 生产工艺
1.1 原料性能测试
亚麻厂的栉梳机制成率一般在30%~65%之间,即机器短麻的量在30%左右。通常,机器短麻可用于生产一些支数较低的中低档亚麻纺织品;在亚麻产品趋向于向高支、高档、手感柔软方向发展的市场上,这类产品越来越缺乏竞争力,为此可考虑将大量的机器短麻用于非织造布生产。
本次实验栉梳机的制成率为55%,尘屑占12%,故短麻量可达33%左右。对原料进行性能测试,其结果如表l所示。
原料1为国产麻,原料2为进口麻(法国产)。对两种原料进行分析可知,进口麻的强力及强力不匀率均好于国产麻,但两种麻的强力值均较高,较适于生产非织造布;纤维平均长度均较长,成网前需进行切断;纤维虽基本不含麻屑,但仍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结,整体上看,纤维排列杂乱并含有大量尘杂,纤维长度差异也较大。鉴于此,纤维切断前要进行一次梳理,目的是理顺纤维并尽可能去除尘杂和纤维结。
1.2 原料准备
将栉梳机上落下的上述两种机器短麻一并送入混麻加湿机,进行初步混麻和加湿,对纤维在一定的回潮率下进行梳理,强力不致受到很大的损伤。出机后,短麻进入联合梳麻机(型号为fxl51),并在此受到锡林、工作罗拉等的梳理,纤维得到进一步的混合、梳理及除杂,出机后成为短麻麻条。具体的工艺参数如表2所示。
在原料准备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喂入罗拉与锡林之间应采用大隔距,避免产生麻结;
(2)其它梳理机件的隔距应略大于短麻系统,以缓和梳理,减少纤维断裂,减少麻结的产生;
(3)调大剥麻罗拉与锡林的速度比,利用剥麻罗拉表面的高转速产生的离心力除杂,除杂变换牙取32,速度比设为2.55 。
湿法非织造布所用纤维的长度在6~20 mm为宜,过长将影响非织造布成形。用铡刀式切断机将下机麻条切断成10、15和20 mm 3组,分别进行成网。因后道工序有亚麻的煮练工艺,纤维长度会有一定的损伤,故切断时纤维稍长。
1.3 纤维煮练
本工序对亚麻散纤维进行煮练。打成麻经栉梳机、联合梳麻机后仍含一定量的果胶,这部分果胶使亚麻纤维仍呈束纤维状态,被称为“工艺纤维”。每根工艺纤维中仍集束着20根左右的亚麻单纤维,煮练的目的就是使集束纤维脱胶,以提高亚麻纤维的分裂度,同时煮练工艺也可去除大量杂质。
设备采用高温高压蒸煮锅。工艺流程如下:酸洗→冷水洗→煮练→热水冼→冷水洗。
酸洗采用硫酸,浓度为3.5 g/l,温度≤45℃,时间为40 min。酸洗是煮练工序前的常用工序,可使亚麻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和果胶类化合物水解,经酸处理后变成果胶酸,易于在后道工序中进行碱处理。
煮练用剂将烧碱与纯碱混合使用,由于用纯碱比烧碱煮练后纤维更柔软,故以纯碱为主,纯碱与烧碱的用量比为2:1,总用碱量控制在纤维重量的15%左右。
煮练助剂采用渗透剂jfc、硅酸钠、亚硫酸钠。煮练液中加入硅酸钠,煮出的纤维制品明显较洁净,硅酸钠加入量一般在浸没时l~2 g/l即可。亚硫酸钠用量也为1~2g/l,目的是防止带碱的纤维素被空气氧化,亚硫酸钠可先被氧化以保护纤维,还可溶去木质素。在95~100℃下煮练120 min,升温时间为40 min。
热水洗由于煮练中加入了硅酸钠,因此煮练后需热水洗。水洗两次为宜,第1次加三聚磷酸钠以提高水洗效果,
大小:0KB
所需积分: 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