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恰逢工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正寻找新动能的特殊节点,这股冲动尤为突出。近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其中明确表示,到2030年,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多年来,从机器换人到无人工厂,到机床生产线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和掌握,一批以民用无人机、无人驾驶技术、全自动化机床等为代表的新一批智能化应用在珠三角密集出现,显示广东制造业正在这场全球智能制造竞争中,向工业4.0价值链上端逐渐靠近。
不久前,汽车界的“弄潮儿”特斯拉发布了新车型Model3。细看这款引全球粉丝竞折腰的车型零配件供应商名单,东莞企业中泰模具赫然在列。记者为此探访了这家东莞企业。在位于东莞市横沥镇的中泰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机器轰鸣声中,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组装,150多台机器人完成几乎所有的生产工作——这种先进的无人工厂为人们揭开一幅未来制造业的新图景。中泰模具的突破,是东莞工厂转型的一个典型剪影。
早在两年前,东莞已出现首家“无人工厂”。在广东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原本需要650名工人的工序,因为60台机器手的加入,现在只需要60名工人。据介绍,人工成本大幅降低外,机器代人的效果还体现在工作效率提升和产品不良率大幅降低。“工业智能系统让工作效率提升近1倍,通过借助智能制造升级,我们也迅速在业内确立了竞争优势。”企业负责人说。
机器代人带来的不只是用工减少、质量效益提高,更激发了广泛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应用的有效需求,并倒逼实体经济转型。
东莞市经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市场吸引力,东莞先后与大连机床集团、沈阳机床集团等国内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龙头企业进行对接,还培育出盈拓科技、拓普斯达、艾尔发等具有技术优势、产业规模的项目,为精密制造企业提供设备技术的企业正在成为支撑产业加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东莞劲胜精密就是其中一家。这家企业主要研发和生产消费电子领域的精密结构件,借势国家工信部2015年首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落地,2015年5月,劲胜精密以24亿元收购了装备制造行业的创世纪机械,全力向着智能装备方案提供商的方向转型。总裁办主任曹豪杰说,接下来公司将转型智能装备方案提供商,帮助3C行业的同行们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出现,使得制造业服务化为中国制造升级提供了新的支撑点。以东莞为例,根据东莞经信部门对服务型制造业的调研,东莞26.4%的企业已尝试向系统集成商转变,12.9%的企业开始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有部分先进企业开始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全产业链环节服务转变。
东莞有关部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认为,具体成效体现为“三提升”“两下降”:“一提升”是拉动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2016年全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额332.99亿元,同比增长44%;“二提升”是提升产业竞争力,项目完成后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1倍;“三提升”是产品质量明显改善,提高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标准化程度、工作精度,生产检测环节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产品合格率平均从87.4%提升到92.2%。“两下降”是可减少用工19多万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87%。
曾几何时,以代工制造为代表的东莞制造业享受了全球价值链深化所带来的贸易投资红利,但是在价值链中获利微薄和话语权不足。在全球制造链中逐步形成的高度路径依赖,使得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和全球价值链攀升显得尤为艰难。
如今东莞模具机床装备制造业呈现出的新态势正是中国制造向更高形态跃升的典型缩影。此轮以“智能化”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正在不断深化,美国、德国、日本在振兴制造业上走出一条新路子。他们依靠科技创新,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提高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现代工业中尖端自动化技术高度集成体现,是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中国制造2025》明确,推进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广东作为制造业重镇,政府为此专门制定了落实文件,给出了大量优惠鼓励政策,如今在大批广东的工厂里,机器人的身影越来越普遍。
“智能化”在南粤大地上迅速蔓延,智能机器人进入了汽车制造、纺织、食品、精密仪器、军工等领域,逐渐被人们广泛熟悉和应用。然而,就在2014年春交会上,参展商还在谈论“智能化”生产的可能性,而来到2017年春交会,创新和智造已成为有竞争力的参展商必备的标配。
多次参加广交会的广州花都四联玩具负责人刘迪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企业包装工序需要10名工人,每人每月工资2000多元,包吃、住和社保,一个月该工序的人力成本为2万多元,一年累计接近25万元,此外还有额外的工厂福利、补贴、奖励等支出。而一台包装机只需要几万元,两台包装机可等同10人的工作效率。“聘请两个工人管理机器就足够了,算上机器消耗和电力成本,总体而言第一年与10个人成本相若,但后面就没有了购置机器的成本。”初尝机器生产的刘迪行直言,从长远来看,机器在次年就能节约成本,两三年即可收回成本,这是非常可观的改变。但他也表示,玩具仍是劳动力密集为主的产业,“机器代人”只能从包装做起,从个别工序开展,暂时难以全面铺开。
广州花都四联玩具的样本经验可谓非常普遍。来自广州市社科院蓝皮书的调研报告显示,使用“机器代人”一般3年能收回成本,而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可达10至20年。工业机器人售价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在国内汽车厂家所用的点焊机器人系统,一套价格在60万-120万元之间。
调研报告举例:某电器生产企业的压缩机改造一条机加工线,需投入2台机器人,整个项目改造费用约为142万元(每套约为71万元),每台每年运营及维护成本约为2万元,可减少约5名员工(6名员工,还要剩下1名控制维护生产线),人工成本为6万元/人•年,每名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按两班倒计算,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5人×2×6万元/人=60万元。
政府这双无形的手与市场这双无形的手,让制造商竞争相恐后地加入“智能化”大潮。
今年金交会上,广州广电运通(7.850, 0.02, 0.26%)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台指静脉售货机引起众多参观者的关注——现场用户只需要按一下手指,就能“买到”一瓶矿泉水。而其所应用的指静脉识别技术可用于ATM自助终端身份认证,给未来金融也带来了无人化的可能——银行使用指静脉识别服务,客户将不需要身份证、银行卡甚至签名,即可通过银行柜台办理全线银行服务。
在云浮,2016年,广东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研发的全球首条养猪装备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式启动投产,整条生产线由物料到成品全程自动化生产,实现无人作业。过去需要130人左右的传统车间,如今只需要12人(主要是管理人员及控制、维护工程师)。今年,该公司又推出养禽设备自动化车间,将无人化进行到底。
从佛山到广州、深圳,已获得风险投资创新工场提供的3000万A+轮融资的无人商店“F5未来商店”,宣称今年内将推出50多家新店,全店智能无人化经营,使得每家店开店成本仅需要15万元。
在广东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原本需要650名工人的工序,因为60台机器手的加入,现在只需要60名工人
某电器生产企业的压缩机改造一条机加工线,需投入2台机器人,整个项目改造费用约为142万元(每套约为71万元),每台每年运营及维护成本约为2万元,可减少约5名员工(原本6名员工,只要保留1名控制维护生产线),人工成本为6万元/人•年,每名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按两班倒计算,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5人×2×6万元/人=60万元
该企业包装工序需要10名工人,每人每月工资2000多元,包吃、住和社保,一个月该工序的人力成本为2万多元,一年累计接近25万元,此外还有额外的工厂福利、补贴、奖励等支出。而一台包装机只需要几万元,两台包装机可等同10人的工作效率
无论是工业4.0、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其他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智能化的一种趋势。工业、商业、服务业都可以智能化,乘坐地铁、ATM自主取款,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开始走进无人服务的场景。而无人商店、无人工厂属于非常见领域出现了这一现象,所以讨论热度这么高。其背后就是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化这种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此,我的态度是应该双臂拥抱这个趋势。无人工厂、无人商场并不是很严谨的概念,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所有的价值都是人类创造的,其实只是某个生产环节可能是无人的,但其背后同样需要程序设计、管理等环节,这些环节还是需要人去参与的。
这种趋势出现的动因其实还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具体来说有着经济、技术、安防和环保的原因。近年来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短缺,使用机器更能节省成本。而随着互联网、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之间相互融通、集成,已经足够成熟运用于市场。再者是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工作环境的要求,部分工作用机械手来处理更环保,也能避免因工负伤。而对于机器人抢了工人工作的这种担忧,其实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已经出现,历史上“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就是一个例子。每一个工业革命都会带来这样的问题,会产生这样的阵痛期,但同时必然创造出新经济、新业态和新就业。
此外,并不是说是新的经济现象出来,原有的经济现象就会死去,电子商务的出现尽管对实体店产生了冲击,但是也有实体店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了大发展,电子商务也拉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智能制造是进步,对于产生的阵痛期,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联合采取行动,缩短阵痛期、减少震荡,让全社会共享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无人商店、无人工厂为代表的技术进步确实是大势所趋。如无人商店的出现,有赖于人工智能的出现,是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带来的一个改变。它们的出现,对于商业零售、制造业本身来说,影响很深远。比如东莞,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商贸和物流的快速发展,如果无人工厂和无人商店真的全部普及,替代的工人和销售员将何去何从,确实是个问题。但新商业新业态的出现,对劳动力也产生了新需求,消费层级也会向高端化发展,会倒逼当地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将带来什么?在《未来简史》这本书中,作者提到巨大的技术进步将颠覆我们的工作、休闲、教育、卫生、文化和政治制度,人类社会中可能会出现一个全新的阶级——无用阶级,他们在经济上毫无用处,没有就业也无法就业,社会富足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对于这种担忧,我们不要用“狼来了”的心态去看待,而是积极应对。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来临,政府、企业和社会需要提前去布局,比如被取代的劳动力将如何转移,政府需要提前做好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
在未来,更多行业可能受到挑战,会计、律师等行业都可能出现无人化趋势,有既定的规则且不需要太多创意的行业容易被无人化取代。但是,需要创意的行业,比如音乐家、作家就不太担心被机器人取代。无人工厂、智能工厂未来可能是机器人更有优势,但在“创意工厂”,人的作用无法取代。对于广东来说,广东经济非常开放、包容,制造业的基础扎实,行业配套齐全,毗邻港澳发达市场,制造业对于机器代人需求迫切,此外广东的文化鼓励创新,在这个大趋势下未来广东可能在全国起到表率作用。
热门文章
- 五月广州国际印花展人气直...
- 浩瀚牵手越南国家纺织协会...
- CITPE2016展位火热预定中...
- 【邀请函】明察秋毫,另眼...
- 【展会报道】动力无限 名...
- 【展会报道】时尚魅影 科...
- 【展会报道】宜昌纺机十年...
- 【展会报道】创新驱动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