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我国童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泉州本土品牌表现强劲

第一纺  |  2018-06-21 08:40:34


  “六一”前后,国内童装企业和童装市场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童装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500亿元。全球信息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预计,到2020年国内童装市场规模将突破2800亿元。与此同时,森马、安奈儿、李宁、太平鸟、美特斯邦威等一批企业在童装市场不断布局,产品多样化、品牌多元化和市场细分化的格局日渐清晰,而本土品牌安踏儿童、361°儿童以及特步儿童也表现强劲。

  龙头企业竞争优势日益明显

  目前,龙头企业在童装市场的整体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的集中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
  不久前,森马、安奈儿、太平鸟、美特斯邦威等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7年业绩。刚上市一年的安奈儿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为6887万元,同比下降12.95%。其中,安奈儿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35.49%;线下直营渠道实现营业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6.68%;线下加盟渠道实现营业务收入1.49亿元,同比下降3.30%。安奈儿表示,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童装品类和电商业务的快速增长。
  太平鸟旗下童装品牌MiniPeace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37.48%。美特斯邦威旗下的童装品牌Moomoo和ME&CITYKIDS,店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32%。不过,这两个品牌并未公布童装板块的利润数据。
  森马集团旗下巴拉巴拉童装品牌这几年一直占据童装市场的绝对优势,连续5年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17年,巴拉巴拉实现营业收入63.21亿元,同比增长26.4%,毛利率为41.57%,同比下降1.3%;巴拉巴拉占森马总营收的比重为52.56%,比上年46.88%的占比增加了5.68个百分点。可以发现,童装已经成为森马的主业,对其营收和利润的贡献率持续加大。截至2017年年末,森马的童装门店已发展到近4000家。
  2017年,李宁公司对原有“李宁KIDS”进行品牌重塑,升级为“李宁YOUNG”。截至2017年年底,“李宁YOUNG”已在全国26个省份开设销售点173家。

  泉州本土儿童品牌表现强劲

  尽管如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童装行业的品牌集中度仍然不高,仍处于较为分散的格局,与此同时,高端市场的份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泉州品牌安踏是较早进入童装市场的本土运动品牌,安踏旗下的“安踏儿童”(ANTAKIDS)和“FILAKIDS”的业绩一直表现强劲,已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截至2017年6月,安踏独立的童装门店就从2009年的228家增长到2100多家,扩大了近10倍。2017年,安踏持续完善多品牌矩阵布局,还收购了香港著名童装品牌KINGKOW(小笑牛),开启儿童体育用品市场的多品牌战略。
  361°的童装业绩近年来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并进一步推进战略布局。据公开数据,2017年,361°的童装销售同比增长9.2%至7.1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13.8%。截至2017年年底,361°共有1797家销售网点销售童装产品。本土品牌特步2017年也对其儿童部门进行重组调整,提升单店效益,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新零售是童装品牌的未来趋势

  如今,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父母成为童装消费的主力群体,其对童装产品的消费呈个性化、多样化和高端化的特点。对于各童装品牌来说,线下的品牌影响力和店铺资源仍是核心竞争优势。企业如果能够做好差异化的品牌定位,产品品质过硬,那么,本土儿童品牌仍然可以牢牢地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在很多童装从业人士看来,很多时候,线上销售比线下销售更难做,原因是童装消费的特殊性。很多父母在给孩子购买童装时,最看重产品的安全性和材质的好坏,而在实体店里购买,人们很容易对产品品质、面料等做出评估,但对于线上销售来讲,这一点往往很难做到。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童装的线上平台是大势所趋,但最理想的销售状态仍然是线上和线下销售形成良性互动,企业要通过全渠道和新零售来提升消费者的黏性。


评论 0